钱塘挂机APP,耀世注册=登录首页,1.0.1 为统一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保证玻璃幕墙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既有及维修改造的建筑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
1.0.3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1 新建及维修改造的玻璃幕墙工程材料现场的检验,应将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规格、批号的材料作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应随机抽取3%且不得少于5件。既有玻璃幕墙检验批最小样本容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执行;检验记录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
2.1.2 玻璃幕墙工程中所用的材料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2.1 玻璃幕墙工程使用的铝合金型材,应进行壁厚、膜厚、硬度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2.2.2 用于横梁、立柱等不需弹性装配的铝合金型材,其截面主受力部位壁厚应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1~GB/T?5237.6及《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
2.2.3 壁厚的检验,应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或精度为0.1mm的金属测厚仪在杆件同一截面的不同部位测量,测点不应少于5个,并取最小值。
2.2.4 铝合金型材膜厚的检验应采用精度为0.5μm的膜厚检测仪检测。每个杆件在装饰面不同部位的测点不应少于5个,同一测点应测量5次,取其平均值,修约至整数。铝合金型材膜厚的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2.5 玻璃幕墙工程所使用铝合金型材的韦氏硬度应使用韦氏硬度计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1~GB/T?5237.6的规定。
2.2.6 硬度的检验,应采用韦氏硬度计测量型材表面硬度。型材表面的涂层应清除干净,测点不应少于3个,并应以不少于3点的测量值取平均值,修约至0.5个单位值。
2.2.7 铝合金型材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1~GB/T?5237.6及《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
2.3.2 钢材表面外观质量、膜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4.1 玻璃幕墙工程使用的玻璃,应进行种类、外观质量、边部加工质量、厚度、边长和应力的检验。
1 玻璃安装或组装前,可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被检玻璃每边的中点,测量结果取平均值,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
2 对已安装的幕墙玻璃,可用精度为0.1mm的玻璃测厚仪在被检玻璃上随机取4点进行检测,取平均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2.4.4 玻璃的加工精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4.5 热弯玻璃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弯玻璃》JC/T?915的有关规定。
1 目测玻璃边缘细磨及边缘抛光磨边情况,用精度为0.5mm的钢直尺测量倒棱宽度,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JG/T?455的规定。
1 点支撑玻璃幕墙的玻璃加工厚度和孔位置允许偏差应使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JG/T?455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4.8 框支承玻璃幕墙面板厚度应使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面板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4.9 玻璃边长的检验,应在玻璃安装或组装以前,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沿玻璃周边测量,取最大偏差值。
2.4.10 玻璃外观质量的检验,应在良好的自然光或散射光照条件下,距玻璃正面约600mm处,观察被检玻璃表面。缺陷尺寸应采用精度为0.1mm的读数显微镜测量。玻璃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用于幕墙的钢化玻璃和半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应符合表2.4.11的规定。
2 应用表面应力检测仪测量玻璃表面应力,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幕墙中空玻璃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454进行表面应力现场检验。
2.4.13 幕墙玻璃边部加工质量的检验,应采用观察和手试的方法检查机械磨边精度、倒棱及倒角情况,其倒棱宽度不应小于1mm,并应进行三边细磨或三边抛光,其他加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1 在玻璃安装或组装前,应以精度为1mm的直尺或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在被检玻璃的周边各取两点,测量玻璃及空气隔层的厚度和胶层厚度,并应分别取平均值。中空玻璃气体层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应以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测量中空玻璃两对角线 应观察玻璃的外观及打胶质量情况。
1 玻璃厚度及空气隔层的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矩形中空玻璃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对角线 胶层应双道密封,外道密封胶胶层宽度不应小于5mm,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内道密封应采用丁基密封胶,丁基胶层宽度不应小于3mm。半隐框和隐框幕墙的中空玻璃的外道密封胶应采用硅酮结构胶密封,打胶应均匀、饱满、无空隙。
2.4.16 玻璃的光学及热工性能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节能玻璃光学及热工参数现场测量技术条件与计算方法》GB/T?36261执行。
2.5.1 玻璃幕墙用硅酮结构胶应对外观质量、注胶状态及尺寸、粘结性、相容性进行现场检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3 硅酮结构胶的粘结性和相容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的规定。
2 应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对硅酮结构胶的粘结宽度、厚度进行测量,检测时应对检测单元各边进行测量,每边应至少选取3个测点并取平均值,测量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3 未完成安装的玻璃板块,硅酮结构胶粘结性能现场检验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
4 已完成安装的玻璃板块,硅酮结构胶粘结性能现场检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粘结可靠性检测评估技术标准》JGJ/T?413的规定执行。
5 硅酮结构胶与附件的相容性可采用目测法,应检查接触部位是否存在颜色变化情况。
2.5.3 玻璃幕墙用硅酮密封胶应对其外观质量、注胶状态及尺寸进行现场检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密封胶粘结宽度、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4 密封胶的各项性能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的规定。
2.5.4 检验硅酮密封胶,应采用观察检查、切割检查的方法,并应按本标准第2.5.2条的方法测量密封胶的宽度和厚度。
2 密封胶条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24498的规定。
2.5.6 检验其他密封材料及衬垫材料,应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密封材料的延伸性应以手工拉伸的方法进行检验。
2.6.1 五金件外观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玻璃幕墙中与铝合金型材接触的五金件应采用不锈钢材或铝制品,否则应加设绝缘垫片或采取其他防腐蚀措施。
2 应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构造尺寸,用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壁厚。
1 紧固件宜采用不锈钢六角螺栓,不锈钢六角螺栓应带有弹簧垫圈。当未采用弹簧垫圈时,应有防松脱措施。主要受力杆件不应采用自攻螺钉连接。
2 铆钉可采用不锈钢铆钉或抽芯铝铆钉,作为结构受力的铆钉应进行受力验箅,构件之间的受力连接不得采用抽芯铝铆钉。
1 门窗五金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五金件 通用要求》GB/T?32223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应采用观察检查和手动试验的方法,检验门窗五金件的外观质量和活动性能。
3.1.1 玻璃幕墙工程防火构造应按防火分区总数抽查5%,并不得少于3处。
2 无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处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3.2.2 检验幕墙防火构造,应在幕墙与楼板、墙、柱、楼梯间隔断处,采用观察的方法进行。
1 防火节点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防火材料的种类、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
4 镀锌钢衬板不得与铝合金型材直接接触,衬板安装固定后,应进行密封处理。
3.2.4 检验幕墙防火节点,应在幕墙与楼板、墙、柱、楼梯间隔断处,采用观察、触摸的方法进行。
2 承托板厚度、承托板之间及承托板与幕墙结构、窗槛墙或防火裙墙之间的缝隙填充,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4 防火材料不得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
3.2.6 检验防火材料的铺设,应在幕墙与楼板和主体结构之间用观察和触摸方法进行,并采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和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4.1.2 幕墙防雷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规定。
2 观察、手动试验,并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2 幕墙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防雷装置的连接应紧密可靠,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形成导电通路。连接点水平间距不应大于防雷引下线的间距,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均压环的间距。
3 女儿墙压顶罩板宜与女儿墙部位幕墙框架连接,女儿墙部位幕墙框架与防雷装置的连接节点宜明露,其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
4.2.4 检验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防雷装置的连接,应在幕墙框架与主体结构防雷装置连接部位,采用接地电阻仪或兆欧表测量和观察检查。
2 既有玻璃幕墙工程,检验批最小样本容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执行。
3 节点连接质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及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
3 连接件的可调节构造应用螺栓牢固连接,并有防滑动措施。角码调节范围应满足使用要求。
4 连接件与埋件之间的位置偏差使用钢板或型钢焊接调整时,构造形式与焊缝应满足设计要求。
5.2.2 检验幕墙连接件,应在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处观察,手动检查,并应采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和焊缝量规测量。幕墙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质量现场检验应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
1 使用锚栓进行锚固连接时,锚栓的类型、规格、数量、布置位置和锚固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1 用精度不大于全量程2%的锚栓拉拔仪、精度为0.01mm的位移计和记录仪检验锚栓的锚固性能。
2 观察检查锚栓埋设的外观质量,用精度为0.05mm的深度尺测量锚固深度。
1 女儿墙压顶坡度正确,罩板安装牢固,不松动、不渗漏、无空隙。女儿墙内侧罩板深度不应小于150mm,罩板与女儿墙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密封胶密封。
5.2.6 检验幕墙顶部的连接时,应在幕墙顶部和女儿墙压顶部位手动和观察检查。设计有要求时,可进行淋水试验。
2 立柱、底部横梁及幕墙板块与主体结构之间应有伸缩空隙。空隙宽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嵌填,不得用水泥砂浆或其他硬质材料嵌填。
5.2.8 检验幕墙底部连接,应在幕墙底部采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和观察检查。
1 插芯材质、规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4 立柱与主体结构应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上端宜为固定铰接,下端宜为可上下活动的连接。
5.2.10 检验立柱连接,应在立柱连接处观察检查,并应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和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
1 连接件、螺钉及螺栓的规格、种类、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螺钉、螺栓应有防松脱的措施,且同一连接处不应少于2个。
2 横梁、立柱连接应牢固不松动,采用螺栓连接时可设置弹性垫片或预留1mm~2mm间隙。
5.2.12 检验横梁、立柱连接节点,应在横梁、立柱节点处观察和手动检查,并应采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和精度为0.02mm的塞尺测量。
5.2.14 检验变形缝节点连接,应在变形缝处观察检查,并应采用淋水试验检查其渗漏情况。
2 排水管及附件应与水平构件预留孔连接严密,与内衬板出水孔连接处应设橡胶密封圈。
1 吊夹具和衬垫材料的规格、色泽和外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5.2.18 检验全玻幕墙玻璃与吊夹具连接,应在玻璃的吊夹具处观察检查,并应对夹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5.2.20 检验拉杆(索)结构节点,应在幕墙索杆部位观察检查,并应采用应力测定仪对索杆的应力进行测试。
2 点支承装置不得与玻璃直接接触,衬垫材料的面积不应小于点支承装置与玻璃的结合面。
5.2.23 框支承玻璃幕墙中空玻璃内、外片尺寸不同时,内、外片长度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2 竖向构件或拼缝、横向构件或拼缝各抽查5%,且不应少于3根;开启部位应按种类各抽查5%,且每一种类不应少于3樘。
1 玻璃的种类、规格与色彩应满足设计要求,整幅幕墙玻璃颜色应基本均匀,无明显色差,反射色差不应大于3CIELAB色差单位;镀膜玻璃色差值不应大于2.5CIELAB色差单位;有变色要求的幕墙的颜色透射指数不应低于80;玻璃不应有析碱、发霉和镀膜脱落等现象,其表面质量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
4 采用离线法工艺的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的镀膜面应朝向中空气体层或线 型材表面应清洁,无明显擦伤、划伤;铝合金型材及玻璃表面不应有铝屑、毛刺、油斑、脱膜及其他污垢,并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
1 在良好的自然光或散射光照条件下,距幕墙600mm处观察表面质量,宜用精度0.1mm的读数显微镜观测玻璃、型材的擦伤、划痕。
3 检查玻璃颜色,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玻璃颜色及色差的测量方法》GB/T?36142执行。
2 埋件的标高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6.2.5 幕墙竖向和横向构件的组装允许偏差、幕墙组装就位后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1 玻璃与构件槽口的配合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每块玻璃下部应设不少于两块压模成型的氯丁橡胶支承垫块,垫块的宽度应与槽口宽度相同,垫块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 密封胶条镶嵌应平整、密实、无变色,密封胶条长度宜比边框内槽口长1.5%~2.0%,其断口应留在四角;拼角处应粘结牢固。
4 不得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承受水平荷载的玻璃压条。压条的固定方式、固定点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6.2.7 检验明框玻璃幕墙的安装质量,应采用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和质量保证资料的方法,也可采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或精度为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垫块长度和玻璃嵌入量。
1 金属装饰压板应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应平整,色彩应一致,不得有变形、波纹和凹凸不平,接缝应均匀严密,截面受力部分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且不宜小于压板宽度的1/35。
2 框支承幕墙玻璃之间的拼接胶缝的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硅酮建筑密封胶的施工厚度不应小于3.5mm,较深的密封槽口底部可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
4 当压板有防水要求时,防水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排水孔的形状、位置、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排水通畅。
6.2.9 检验明框玻璃幕墙拼缝质量时,应与设计图纸核对,观察检查,也可打开检查。
1 玻璃板块组件应安装牢固,固定点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宜大于300mm,不得采用自攻螺钉固定玻璃板块。
3 隐框玻璃板块在安装后,幕墙平面度允许偏差应为2.5mm,相邻两玻璃之间的接缝高低差不应大于1mm。
4 隐框、半隐框幕墙的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幕墙的粘接胶缝厚度不应小于6mm。
5 隐框玻璃板块下部应设置支承玻璃的托条,托条长度不应小于100mm、厚度不应小于2mm,托条上宜设置衬垫。中空玻璃的托条应能托住外片玻璃。
6 隐框、半隐框幕墙中空玻璃的二道密封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应能承受外侧面板传递的荷载和作用,二道密封胶缝的有效粘结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2.11 检验隐框玻璃幕墙组件的安装质量,应在隐框玻璃与框架连接处采用2m靠尺测量平面度,采用精度为0.05mm的深度尺测量接缝高低差,采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托板厚度。
1 全玻幕墙玻璃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嵌入安装槽口内,玻璃与槽口的配合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全玻幕墙玻璃与槽口间的空隙应有支承垫块和定位垫块,其材质、规格、数量和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不得用硬性材料填充固定。
3 全玻幕墙玻璃肋的宽度、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宽度、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嵌填平顺、密实、无气泡、不渗漏。
4 全玻幕墙单片玻璃高度超过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规定的限值时,应使用吊夹或采用点支承方式使玻璃悬挂。
5 点支承玻璃幕墙应使用钢化玻璃,不得使用普通平板玻璃。玻璃开孔的中心位置距边缘距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6 点支承玻璃幕墙支承结构构件、爪座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7 点支承玻璃幕墙玻璃面板间的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mm,有密封要求时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嵌缝。
1 玻璃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保温材料严密填塞,水泥砂浆不得与铝合金型材直接接触,不得采用干硬性材料填塞。内外表面应采用密封胶连续封闭,接缝应严密不渗漏,密封胶不应污染周围相邻表面。
2 幕墙转角、上下、侧边、封口及与周边墙体的连接构造应牢固并满足密封防水要求,外表应整齐美观。
6.2.15 检验玻璃幕墙与周边密封质量时,应核对设计图纸,观察检查,并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也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方法进行淋水试验。
1 开启窗、外开门应固定牢固,附件齐全,安装位置正确;窗、门框固定螺钉的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窗、门扇应开启灵活,端正美观,开启方向、角度应满足设计的要求;窗、门扇关闭应严密,间隙均匀,关闭后四周密封条均应处于压缩状态。密封条接头应完好、整齐。
3 窗、门框的所有型材拼缝和螺钉孔宜注耐候胶密封,外表整齐美观。除不锈钢材料外,所有附件和固定件应作防腐处理。
6.2.17 检验开启部位安装质量时,应与设计图纸核对,观察检查,并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
6.2.18 玻璃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层间变形性能的实验室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和《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8250的规定执行。玻璃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层间变形性能的现场检验宜按照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执行。
1 幕墙安装内衬板时,内衬板四周宜套装弹性橡胶密封条,内衬板应与构件接缝严密。
2 玻璃幕墙内的保温材料宜具有防潮性能,其热阻应符合幕墙热工设计的要求。保温材料与面板内表面的间隙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宜设置透气孔。在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保温层靠近室内的一侧应设置完整、密封的隔汽层,穿透保温层、隔汽层的支承连接部位应采取密封措施。
6.2.20 检验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构造的安装质量,应采取观察检查的方法,并应与设计图纸核对,检查施工记录,也可打开检查。
附录B 硅酮结构胶粘结情况及力学性能现场检验附录C 幕墙预埋系统现场拉拔检验方法附录D 幕墙淋水现场检验方法附录E 玻璃幕墙物理四性现场检验方法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举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