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耀世娱乐_首页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耀世娱乐玻璃制品
电 话:400-253-5288
联系人:张艳梅
网址:www.dlanli.com
邮 箱:545577@qq.com
地 址:辽宁省沈阳市耀世娱乐玻璃制品
花都娱乐平台-靠谱吗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2-09-29 13:35    文字:【】【】【

  花都娱乐平台-靠谱吗,第一章 玻璃的结构和组成 1-1 名词解释 硼-铝反常: 当硅酸盐玻璃中不存在 B2O3 时, Al2O3 代替 SiO2 能使折射率变大、密度等增大,体现在一系列性质变化中,如折 射率、密度、硬度、弹性模量。在介电常数与膨胀系数变化曲线 中显得很模糊。色散、电导与介质损耗等不出现硼反常现象。 硼-氧反常: B2O3 加入 Na2O 后, 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 【BO3】 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 B2O3 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 为三维的架状结构,从而加强了网络,并使玻璃的各种物理性质 变好, 这与相同条件下的硅酸盐玻璃相比, 其性质随 Na2O 或 NaO 的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相反,出现硼铝酸盐的硼反常现象。 硼反常:由于 Na2O 的加入,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 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 B2O3 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 为三维的架状结构。 铝反常: 氧化铝的结构状态依氧化铝和碱金属相对含量的不 同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铝反常现象。 解聚:在熔融 SiO2,O/Si 比为 2:1, 【SiO4】连接成架状。若 加入 Na2O 则使氧硅比比例升高,随加入量增加,氧硅比可由原 来的 2:1 逐步升高到 4:1, 【SiO4】连接方式由架状到层状、带状、 链状、环状直至断裂而形成【SiO4】岛状,这种架状【SiO4】断 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积聚:在熔融 SiO2,O/Si 比为 4:1, 【SiO4】连接成岛状。若

  释放 Na2O 则使氧硅比比例降低,随释放量增加,氧硅比可由原 来的 4:1 逐步升高到 2:1, 【SiO4】连接方式由岛状到层状、带状、 链状、环状直至断裂而形成【SiO4】架状,这种岛状【SiO4】断 裂称为熔融石英的积聚过程。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 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 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叫做混和 碱效应。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中随 RO 的升高,使 R﹢在扩散中 系数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压制效应。 逆性玻璃:如果玻璃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金属离子,而且它 们的大小和所带电荷不相同时,情况就大为不同,即使 Y2 也能 制成玻璃,而且某些性能随金属离子数的增到而变好。一般称为 逆性玻璃。 网络外体:单键强度小于 250KJ/mol,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 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 网络形成体:单键强度大于 350KJ/mol,能单独形成玻璃。 网络中间体:单键强度大于 250KJ/mol 小于 350KJ/mol,这 类氧化物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 其作用介于网络外体和网络形 成体之间。 玻璃的热历史: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 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区域的经历。

  金属桥:认为在铅四方椎体中,在靠近 4 个氧离子的一面, 因惰性电子被推开,相当于失去两个电子,可以把一面近似看作 是零价的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 的铅离子可以“1/2Pb4 -1/2Pb ”称为“金属桥”。

  图尔假想温度: 玻璃的黏度介于 Tg 以下和 Tf 以上质点可以 适当移动,结构状态趋向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玻璃的结 构状态以及玻璃的一些结构灵敏的性能,由 Tg~Tf 区间内的所 保持的温度决定,当玻璃冷却到室温室温,它保持着与此温度的 某一温度范围的某一温度相应的平衡结构状态和性能, 这一温度 叫图尔温度。 1-2 广义或狭义的玻璃的定义是什么?玻璃的通性都有哪 些? 狭义的玻璃: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定的非晶体(在特定条 件下也可能成为晶态)的无机物。 广义的玻璃:结构上完全表现为长程无序、性能上具有玻璃 转变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通性: (1) 各向同性 (2) 介稳性(亚稳性) (3) 无固定熔点 (4) 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可变性) 1-3 玻璃结构的两大主要学说的论点、论据以及学说的重点

  是什么?玻璃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晶子学说:苏联学者列别捷夫提出的晶子假说,论点是玻璃 是无数的高分散晶子的的结合体, 硅酸盐玻璃的晶子的化学性质 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 玻璃的结构特征是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 序性。论据是晶子学说为 X 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数据所证实。晶 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的性、 不均与和不 连续性。 无规则网络假说: 论点是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 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 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是由多面体 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 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性没有规律 性。论据是查哈里阿森于 1932 年提出了无规则网络学说,他借 助于哥斯密特的离子结晶化学的一些原理, 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 质与相应的相似性而提出来的。 无规则网络学说的重点是说明了 玻璃结构的连续性、统计性均匀性与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的各 向异性、 内部性质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的连续性 等。玻璃结构的特点: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的结构特点。 1-4 查找资料,论述玻璃组、结构、性能的关系。 玻璃可以近似看作是原子或离子的聚合体。 当然它们不是任 意毫无规律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在结构化学等规律制约的前提下 根据离子的电性和大小等特性,使离子彼此以一定方式组织起 来,这就是“结构”当外来因素如热、电、光、机械力和化学介

  质等作用于玻璃时,玻璃会做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玻璃的 “性质”或“性能” 。玻璃通常是以整个结构对外来因素做出反 应,例如抗张、抗压等。有些性能例如电导,一般是通过碱金属 离子的活动进行的。但是它的活动要受到结构的制约,例如在导 电的同时还呈现电阻。因此,总的规律是:玻璃的成分通过结构 决定性质。 1-5 对图 1-16 进行解释。 当硅酸盐玻璃不存在 B2O3 时,Al2O3 代替 SiO2 时,能使折 射率、密度等增大,当玻璃中存在 B2O3 时,同样地用 Al2O3 代 替 SiO2,随 B2O3 含量不同出现形状不同的曲线 时出现极大值(曲线,折射率与密度显著下降(曲线) ,这是因为出现 了硼反常现象的结果。 第二章 玻璃的形成规律

  1 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 答:因为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以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 势, 又具有共价键的方向和饱和性, 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 前者造成玻璃的长城无序;后者赋予玻璃的短程有序,因此极性 共价键化合物易形成玻璃。 2 什么是 3T 图? 答: 所谓的 3T 图是通过 T-T-T (即温度-时间-转变) 曲线法, 以确定物质形成玻璃能力的大小。

  3 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多少种? 答:①仅含有一种网络形成体(F)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 统共有 15 种。 ②含有两种网络形成体(F 和 F )的三元系统,该系统共有 5 种。 ③含有三种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的只有一 种。 所以共有 1551=21 种。 4 画出 M1- M1 -F、M1- M2-F、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并用文 字建议说明。 答:M1- M2-F 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如图 2-7(a)所示。本系 统由三个二元系统 M1-F、M2-F 和 M1- M2 组成,其中 M1- M2 不能形 成玻璃。 M1- M1 -F 三元系统的玻璃形成区如图 2-7(b)所示。其玻 璃形成区 11 1 1 与上述 11 22 相似,所不同的是点 1 和 1 的 具体位置不同于点 2 和 2 。 5 从单键能的角度谈氧化物的分类。 答:根据单键强度的大小,将氧化物分成三类:键强在 80kcal/mol 以上称为玻璃形成体,它们自身能形成玻璃。键强 在 60kcal/mol 一下称为网络外体, 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 60~80kcal/mol 的氧化物,称为网络中间体,其自 身不能形成玻璃,将其加入玻璃中可以改变玻璃的性能。

  1 玻璃分相的类型和分相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稳定分相和亚稳分相,在亚稳区中分相后形成一种 分散的孤立滴状结构, 而在不稳区则形成一种三维空间互相连接 的联通结构。 2 玻璃析晶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玻璃的析晶阶段包括晶核成长和晶体长大两个阶段。 当形成稳定的晶核后,在适当的过冷度和过饱和的条件下, 熔体中的原子向界面迁移。到达适当的生长位置,使晶体长大。 所以晶体长大的条件是建立在可以形成晶核之上的。 3 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 的影响。就化学稳定性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散嵌入富 硅氧基相中时,由于化学稳定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掩 护碱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这样的分相将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 性,反之,如果在分相过程中,高钠硼相和高硅氧形成相互连接 的结构时,由于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硼碱相直接暴露在侵蚀介质 中,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发生急剧恶化。 4 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原理及生产工艺? 5 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章 玻璃的黏度及表面性质 1 为何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的生产工艺过程更为科学?75

  答: 因为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生产全过程较温度更加确切和 严密,但由于温度测量简单、直观,而黏度和组成的复杂性和习 惯性, 因此习惯上用温度来描述和规定玻璃的生产工艺过程的工 艺制度。 2 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75 答: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组成和温度,在转变温 度范围内,还与时间有关。 3 何为玻璃的料性?75 76 答: 是指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年黏度变化的速度称为玻璃的 料性。 4 试述黏度在生产中的应用?81 答:在生产中玻璃的熔化、澄清、均化、供料、成型、退火 等工艺过程的温度制度,一般是以其对应的黏度为依据制定的。 5 试述玻璃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86 答:在熔制过中,表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玻璃液中气 泡的长大和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微小气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 可溶解于玻璃液中。均化时,条纹及节瘤扩散和溶解的速度取决 于主体玻璃和条纹表面张力的相对大小。 如果条纹的表面张力较 小,则条纹力求展开成薄膜状,并包围在玻璃体周围,这种条纹 就很快的溶解而消失。相反,如果条纹(节瘤)的表面张力叫主 体玻璃大, 条纹力求成球形, 不利于扩散和溶解, 因而较难消除。 在玻璃成形过程中,人工挑料或吹小泡及滴料供料时,都要

  借助表面张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形状。拉制玻璃管、玻璃棒、玻璃 丝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能获得正确的圆柱形。玻璃制得拱 火、火抛光也是借助表面张力。 6 影响玻璃的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9 答:玻璃的表面张力受玻璃的组成和温度影响,此外玻璃熔 体周围的气体介质对其表面张力有影响。 非极性气体入干燥的空 气、氮气、氢气等对玻璃的影响较小,而极性气体如水蒸气、二 氧化硫、氨气、氯化氢等对玻璃表面张力影响较大,通常使表面 张力明显的降低,而且介质的极性越强,表面张力降低的越多, 即与气体的偶极矩成正比。 7 何为玻璃的润湿性?90 答:润湿性实际是表示各接触相自由表面能之间的关系。 8 已知玻璃的组成为: Si273%, Al2O3,3%, CaO8%,MgO1%,Na2O15%, 试求黏度为 10 Pa·s 的温度? 答:根据表 4-5 查得η =10 Pa·s 时各氧化物特性常数及已 知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带入(4-8)得: Tη =10 =-15﹒37*15-6﹒25*(81)5*31194﹒27﹦922℃ 9 已 知 玻 璃 的 组 成 为 : Si273% , Al2O3,2% ,

  74℃ 第五章 玻璃的力 学性能 和热学 性能 1 为什么玻璃的实质强度较理论强度低?95 答:玻璃的实际强度低的原因,是由于玻璃的脆性、玻璃中 存在微裂纹(尤其是表面的微裂纹)和内部不均与区及缺陷的存 在造成应力集中所引起的 (由于玻璃受到应力作用时不会产生流 动,表面的微裂纹急剧扩张,并且应力集中,以致破裂。 2 影响玻璃的主要强度的因素有哪些?98 答:影响玻璃强度的因素有:化学键强度、表面微裂纹、微 不均匀性、结构缺陷和外界条件如温度、活性介质、疲劳等。 3 增强玻璃强度的方法有哪些?98 100 答: ①在玻璃组成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铝和氧化硼 (小于 15%) , 会使结构网络紧密,玻璃强度提高。 ②为了克服表面微裂纹的影响,提高玻璃的强度,可采用两 个途径:其一是减少和消除玻璃的表面缺陷;其二是是使玻璃表 面形成压应力,以克服表面微裂纹的作用。为此可采用表面火焰 抛光、氢氟酸腐蚀,以消除或钝化微裂纹,还可以采用淬冷(物 理钢化)或表面离子交换(化学钢化) ,以获得压应力层。 ③在二氧化硫气氛中退火玻璃, 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白霜 (硫酸钠)这层白霜极易被冲洗掉,结果是表面的碱金属氧化物 减少,不仅增加了化学稳定性,也提高了玻璃的强度。

  ④玻璃经过钢化后,事其表面产生均匀的压应力,内部形成 均匀的张应力,则大大的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 4 如何利用密度控制玻璃生产的工艺过程?106 答:在实际生产中,常通过测定玻璃密度和热膨胀系数的方 法来监测生产工艺过程运转是否,正常,分析波动原因以指导日 常的稳定生产,但必须指出,取样时必须定点、定时、定条件, 否则会影响测定的正确性,从从而失去可比性。 5 何谓玻璃的弹性模量?何谓玻璃的脆性?100 103 答: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的物理量,表示 材料对形变的抵抗力。 玻璃的脆性是指当符合超过玻璃的极限强度时, 不产生明显 的塑性变形而立即破裂的性能。 6 玻璃硬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103 答:玻璃的硬度表示方法有:莫氏硬度(划痕法) 、显微硬 度(压痕法) 、研磨硬度(磨损法)和刻化硬度(刻痕法) 。 7 影响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8 答: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 温度对它的影响程度也很大,此外还与玻璃的热历史有关。 8 何谓玻璃的导热性?影响玻璃的导热性的因素有哪些? 112 113 答: 热导性是物质依靠质点的振动将热能将传递到较低温度 物质的能力。

  热导性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温度及其颜色等。 9 何谓玻璃的热稳定性?影响玻璃的热稳定性的因素有哪 些?115 答: 玻璃的热稳定性是指玻璃经受剧烈温度变化而不被破坏 的性能。 ①玻璃的热稳定性和玻璃的组成有关。 ②玻璃自身的机械强度对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也很明显, 凡 是能降低玻璃强度的因素,都能降低玻璃的热稳定性。 ③玻璃的热稳定性还与其受热的制度有关。 ④玻璃的热稳定性还与制品的厚度有关。 10 为何玻璃受急热要比急冷强得多?115 答:原因是受急热是,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而急冷时,表 面产生张应力,玻璃的抗压强度比抗张强度大十多倍。 第六章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1 何为玻璃的化学稳定性?117 答:玻璃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酸、碱、盐、气体及化 学稳试剂盒药液的侵蚀, 玻璃对这些侵蚀的抵抗能力称为玻璃的 化学稳定性。 2 试述水对硅酸盐玻璃的侵蚀机理?117 118 答: 水对玻璃的侵蚀开始于水中氢离子和玻璃的钠离子进行 交换,反应的产物是硅酸钠,其电离强度低于氢氧化钠的强度, 因此此反应使钠离子的浓度降低。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硅原子

  周围有 4 个桥氧全部成为—OH,形成 Si(OH)4。 3 水和水汽哪个对玻璃的侵蚀更严重?为什么?119 答:水汽比水溶液具有更大的侵蚀性。水溶液对玻璃的侵蚀 是在大量水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从玻璃中释放的碱不断进入 水溶液中(不断稀释) 。所以在侵蚀过程中,玻璃表面附近水的 PH 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水汽则不然,它是以微粒水滴粘附在 玻璃表面。玻璃中释放的碱不能被移走,而是在玻璃的表面的水 膜不断积累。随着侵蚀,碱的浓度越来越大,PH 不断上升,最 后类似与碱液对玻璃的侵蚀,从而加大了对玻璃的腐蚀。 4 玻璃容器为什么会产生脱片现象?123 答:玻璃脱片首先是药液侵蚀玻璃表面,溶出氧化钠、硼酸 钠等易溶成分,在玻璃表面留下一层膜状含水硅氧骨架即硅胶 膜。而后药液中的碱性成分继续侵蚀这层硅胶膜,使之产生微小 空穴,侵蚀剂沿着形成的空穴向内层进一步渗透、侵蚀,并使空 穴不规则进一步朝内层发展, 从而使玻璃表面在一定厚度内形成 疏松的多孔层。 当玻璃受到冷热交换或震动时, 多孔层发生溃散、 玻璃剥离,形成大小、厚薄、外形不一致的散光薄片。 5 影响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120 答: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 热处理、 表面处理及温度和压力等。 6 对于硅酸盐玻璃如何提高其化学稳定性?121 122 答:硼硅酸盐玻璃在退火过程中会发生分相,分成富硅氧相

  和富钠硼相。 分相后形成孤岛滴球状结构, 钠硼相为硅氧相包围, 使易溶的钠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则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提高。 如果分相后钠硼相和硅氧相形成连通结构, 则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将会大大降低, 由于易溶的钠硼相能不断的被侵蚀介质浸析出来 所致。因此对三氧化硼含量较高是玻璃,其化学稳定性与退火制 度的关系必须予以重视(如退火温度不能太高,退火时间也不能 够过长,要尽量避免重复退火等) 。 第七章 玻璃的电学及磁学性质 1 何谓玻璃的电导率?共分为几种? 答:玻璃的电导率是表示通过电流的能力。共分为体积电导 率和表面电导率两种。 2 简述硅酸盐玻璃的导电机理? 答:离子导电是以离子为载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载电子 由原先无定向的离子热运动纳入电场方向的概率增加, 转为定向 运动运动而显示出的导电性。 3 何谓玻璃的介电强度?何谓玻璃的介电损耗?何谓玻璃的 介电常数?131 133 答:介电常数表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介质极化过程的大小。 介电损耗是指在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作用下, 电介质材料由 于极化或吸收现象使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损耗。 介电强度是指当施加于电介质的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介 电中的电流突然增多, 这一现象称为电击穿。 发生电击穿的电压,

  称为电介质的耐击穿强度,又称为介电强度。 4 影响玻璃(体积)电导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6 答:玻璃的电导率与玻璃是化学组成、温度及热历史有关。 5 何谓玻璃的表面电导率?如何改变玻璃的表面电导率? 130 答:玻璃是表面电导率是指边长为 1cm 的正方形面积,在其 相对两边上测得的电导率。 ①改变玻璃的组成可以改变玻璃的电导率, 玻璃中的碱金属 氧化物含量较高时,表面电导率增加 ②空气湿度增加,能明显增加玻璃的表面电导率。 ③玻璃表面的状态对表面电导率影响也很大。表面经磨光、 火抛光及酸处理后它们的表面电导率之比为 18:14:1。 6 玻璃的介电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30 答: 玻璃的介电性主要包括介电常数、 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7 试举例说明玻璃半导体的应用?134 135 答: ①有些玻璃半导体在外加电压下降至零值时仍保持导体 状态,像“记忆”这个状态一样,只要再加上一定数值相反的电 压或一个电流脉冲后,才能恢复绝缘状态。这就起到记忆作用或 存储作用,利用这一性能已制成了玻璃薄膜记忆元件。 ②硫系玻璃也可以在激光辐照下发生结构变化。 控制激光辐 照的能量可获得结构的可逆转而制成光储存材料。 8 玻璃的高温导电和低温导电有何区别?12

  答:玻璃的电导率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 Tg 温度 以下,由于玻璃的结构式相对稳定的,因此电导率与温度呈直线 关系。 当玻璃的温度高于 Tg 时,玻璃结构中的质点发生了重排, 离子的电导活化能不在保持常数,关系曲线由直线转化成曲线。 第八章 玻璃的光学性质 1 玻璃的光学性质包括哪些性质? 答:玻璃的光学性质是指玻璃的折射、反射、吸收和透射等 性质。 2 影响玻璃折射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38 答:玻璃的折射率与入射光的波长、玻璃的密度、温度、热 历史以及玻璃的组成有密切相关。 3 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哪些内容?142 答: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折射率、平均色散、部分色散和色 散系数。 4 红外线 答:红外线吸收是由于红外光(电磁波)的频率与玻璃中分 子振子(或相当于分子大小的原子团)的本征频率相近或相同引 起是共振所致。 5 何谓吸收极限?146 答: 吸收极限是指对于一般无色透明玻璃在紫外波段并不出 现吸收峰,而是一个连续的吸收区。在透光区和吸收去之间是一

  条坡度很陡的分界线,通常称为吸收极限。 第九章 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1 玻璃的着色分为几类?148 答:玻璃的着色大致可分为离子着色、硫硒化物着色和金属 胶体着色三大类。 2 简述物质的着色机理。14 答:物质着色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对光的吸收和光的色散,以 前者最为常见,颜色的产生是物质和光作用的结果。当白光照射 在透明物质时,如果全部被物质吸收,则呈黑色,如果对所有的 光吸收程度差不多,则呈灰色;如果物质对光的吸收极小,使光 全部透过,物质就是无色透明的,而透过另一些波长的光,则呈 现所有部分的光相综合的颜色; 如果它们吸收某些波长而又强烈 散色光相综合的颜色。 3 影响离子价态和配位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2 答:影响离子价态有玻璃的基础组成、不同变价离子间的相 互作用、熔制工艺及光照和热处理等。 4 离子着色中, 影响吸收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7 158 答:有阳离子场强、阳离子半径、配位状态、着色离子的价 态、温度。 5 举例说明离子混合着色的应用。163 166 答:①使用氧化铈和氧化钛混合着色,可以令人获得满意的 金黄色玻璃, 适于制造低热膨胀系数的耐热黄玻璃, 其熔制简便,

  澄清良好, 且不必进行显色处理, 这些都是镉黄玻璃难以达到的。 ②将钴和镍两种着色剂适当配比, 可以获得由蓝色至蓝色的 一系列色调,适于与制造艺术装饰品。 ③铁和钴的混合着色可以获得灰色(略带淡黄色调) ,又称 中性灰玻璃。随着铁、钴的比例不同,可以获得一系列深度不同 的灰色玻璃。 6 写出金属胶体着色的工艺过程?172 答: 金属离子的溶解→金属离子的还原→金属原子和成核与 长大 7 影响硫-碳着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8 答:①硫对玻璃熔体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②碳对玻璃对玻璃熔体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③铁离子对玻璃熔体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④基础组成对玻璃熔体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8 简述硫硒化镉的着色机理?170 答:硫硒化镉单晶都是半导体,它们都属于六方晶系,可形 成连续混晶(固溶体) 。硫硒化镉的吸收特性与 xCd· (1-x)CdSe 单晶极为类似,二者的吸收极限都随 CdS 与 CdSe 的含量比的减 小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与此相对应的禁带宽度△E 随之降低。 9 何谓辐射着色?玻璃的辐射折射共分为哪几种类型?173、 答:玻璃在太阳能、紫外线、X 射线、r 射线以及激光的照射 下,将发生着色、变色、发光、结构改变和结构破坏等现象叫作

  辐射着色。 玻璃的辐射折射包括辐射着色包括高能辐射着色和曝光着 色两种类型。 10 何谓物理脱色?何谓化学脱色? 答:物理着色是通过颜色的互补来消除玻璃的颜色,使玻璃 变为白色或灰色。 化学脱色是指用化学物质一般在配合料中加入氧化剂, 使着 色较强的 Fe 转化成着色较弱的 Fe 。 第十章 1 名词解释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指向玻璃中引入各种组成氧化物的原 料。 玻璃的辅助原料: 是指使玻璃获得某些必要的性质和加速熔 制。 澄清剂: 向玻璃配合料或玻璃熔体中加入一种高温时自身能 汽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以促进排除玻璃中的气泡的物质,称为澄 清剂。 着色剂:使玻璃着色的物质,称为玻璃的着色剂。 脱色剂:在玻璃熔制中,有时从操作工具上也有熔于玻璃中 的铁质,使玻璃着出不希望的颜色,能消除这种颜色的物质叫作 脱色剂。 乳浊剂:使玻璃产生不透明的乳白色的物质,称为乳浊剂。

  助溶剂:能促使玻璃熔制过程加速的原料称为助溶剂。 氧化剂: 在玻璃熔制时, 能分解放出氧的原料, 称为氧化剂。 还原剂:能夺取氧的原料,称为还原剂。 2 玻璃原料的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而且稳定 (2)易于加工处理 (3)成本低,能大量供应 (4)少用过轻和对人体健康、环境有害的原料 (5)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 3 石英砂颗粒度与颗粒组成对玻璃产生有何影响? 答:颗粒粒度适中,颗粒大石会使融化困难,并常常产生结 石、条纹等缺陷。实践证明:硅砂的融化时间与其粒径成正比。 粒径粗融化时间长,粒度细时间越短,但过细的硅砂容易飞扬、 结块,使配合料不易混合均匀,同时过细的硅砂常含有较多的黏 土,而且由于其比表面积大,附着的有害杂质也较多。细砂在熔 制时虽然玻璃的形成阶段可以较快, 但在澄清阶段却多费很多时 间。 细级别含量高,其面积能增大,表面吸附和凝聚效应增大, 发生成团现象。另外,细级别越多,在贮存、运输过程中振动和 成锥作用的影响, 与粗级别间产生强烈的离析。 这种离析的结果, 使得进入熔窑的原料化学成分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4 引入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硼常用的原

  料都有哪些? 答:引入氧化硅的原料是石英砂、砂岩、石英岩和石英。 引入氧化钠的原料主要为纯碱和芒硝, 有时也采用一些一部 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钠 引入氧化钙的原料是通过方解石、石灰石、白垩、沉淀碳酸 等原料来引入的。 引入氧化铝的原料有长石、黏土、蜡石、氧化铝、氢氧化铝 等,也可以采用某些含氧化铝的矿渣和选矿厂含长石的尾矿。 引入氧化硼的的原料是硼酸、硼砂和含硼矿物。 第十一章 配合料制备

  1. 玻璃组成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根据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使设计的玻璃能满足 预定的性能要求。 ②根据玻璃形成图和相图,使设计的组成能够形成玻璃,析 晶倾向小(微晶玻璃除外)。 ③根据生产条件使设计的玻璃能适应熔制、成形、加工等工 序的实际要求。 ④玻璃的化学组成设计必须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⑤所设计的玻璃应当价格低廉,原料易于获得。 2. 设计和确定玻璃组成的步骤有那些? 答: (1)列出设计玻璃的性能要求 (2)拟定玻璃的组成

  (3)试验、测试、确定组成 3.配合料计算的步骤有哪些? 4.配合料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 (1)具有正确性和稳定性 (2)合理的颗粒级配 (3)具有一定的水分 (4)具有一定的气体率 (5)必须混合均匀 (6)一定的配合料的氧化还原态势 5.配合料料仓的两种布置形成布置形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 缺点? 答(1)塔仓 塔仓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可以将几个料仓紧凑的凑在一 起,合用一套称量系统、除尘系统,可以减少设备、节约投资。 由于塔仓的每台设备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效率甚高,故塔仓的适 合中小型企业的配料车间。不足之处是对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很 高,任何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整个配料系统的运转就要停顿,因 此要求管理严格,设备的可靠性要高。此外因塔仓的布置紧凑, 给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 (2)排仓 排仓基本上是每个料仓都设置一独立称量系统和输送系统, 生产能力极大,维修方便,即使个别系统发生故障一时无法修复

  正常,还可以利用旁路系统来保障整个配料工序的继续运转。缺 点是占地面积太大,投资高设备利用率不足,集中治理粉尘有困 难。 第十二章 玻璃的熔制

  1 在玻璃的熔制过程中,配合料发生了哪些物理、化学及物 理化学变化?236 序 号 1 2热 3 4排除 5 个 别 组 分 排除 吸附水的 配合料加 固相反应 盐类分解 水化物的分解 化学结合水的 溶解 玻璃和炉气 各组分相互相 介 质 间 的 相 互 作 作用并形成硅酸盐 用 玻璃和耐火 材料间的相互作 用 2 简述玻璃熔制的五个阶段。236 答:玻璃的熔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硅酸盐形成、玻 璃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成形。 3 简述玻璃的澄清原理(物理、化学的) 。250 252

  答: 化学澄清机理是化学澄清剂应在较高温度下形成高分解 压(蒸发压)即在熔化的配合料排气过程基本结束而熔体的黏度 足够低时,即可使气泡足够大是的速度上升。 物理澄清的机理要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而机理也不同: ①降低的方法,人们根据需要与可能总要设法将温度升高, 既可以加大澄清气体的分压,使气泡长大;又可以降低熔体飞黏 度以使气泡上升,使气泡能快速的从玻璃中逸出,总之是达到气 泡快速离开玻璃的目的。 ②利用玻璃液流的作用。 是从温度控制和窑炉的结构上采取 措施,使玻璃液流能将玻璃熔体(按一定的容积计算)尽可能长 时间地在熔体表面受到尽可能高的温度作用。 ③采用机械法搅动熔体,如用湿木头人工鼓泡或人吹入气 泡,可使熔体剧烈运动,目的主要是使熔体受热均匀、化学均匀 和排气,对消除作用不大。 ④通过声波或超声波将能量传到分子范围而使其产生强烈 运动,从而加速熔体中气体的扩散,促使气泡核的形成,这有助 于熔体中的气体的排出。 ⑤采用真空或加压的方法是将熔体上的压力降到极小可使 气泡长大,加速气泡上升,而按照亨利定律还有减少熔体中气体 含量的作用。 ⑥在使过饱和熔体排出气或避免熔体到达到过饱和的各种 方法中,使玻璃熔体析晶后再熔化一次,此方法在析晶时可形成

  大量的气泡核,而且由于溶解度条件的改变使气体排出形成气 泡。 4 熔制过程中,炉内气体、气泡中气体及在玻璃中的气体平 衡如何?243 答:其中大部分气体将逸散与空间,剩余的大部分将溶于玻 璃液中,少部分还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玻璃液中。在析出的某些 气体中也有某些气体和玻璃液中的某些成分重新形成化合物。 5 影响玻璃熔制的因素有哪些?254 答:玻璃的组成、原料的性质及其种类的选择、配合料(粒 度、水分、气体率、均匀性、碎玻璃) 、投料方式、加速剂、熔 制制度(温度、压力、气氛) 、玻璃液流、炉窑和耐火材料、熔 制工艺改进等因素。 6 池窑、坩埚窑的温度制度如何?258 259 260 答:熔窑: (1) 加热熔窑 在熔窑日用器皿玻璃时,熔窑开始的温度为 1200~1250℃ 左右,每次使用新坩埚时,需将坩埚先焙烧至 1450~1480℃, 并以昼夜不加料,使坩埚烧结,具有较高的耐侵蚀能力。 (2) 熔化 1400 ~1490 ℃时开始加料,保持此温度直至配合料熔透为 止,然后再升高到到玻璃的澄清的温度约 1450~1460℃ (3) 澄清和均化

  玻璃的澄清和均化时,为降低玻璃的黏度,需要保持稍高的 温度,常采用“沸腾”的方法。当玻璃中残余气体合并扩大时, 才进行“沸腾” 。 (4) 冷去 玻璃澄清后。应注意冷却的过程,以获得较高质量和成形所 需要黏度的玻璃液。只有玻璃液仅存在个别或没有气泡时,才能 开始冷却, 这时应将玻璃液降低到必要的温度, 一般约为 1180~ 1250℃,依玻璃的组成而定,降低温度应缓慢进行,这是窑内温 度可以是负值。应该避免将温度降低所需要的温度,然后重新加 热,这样可以引起小气泡的出现, (5) 成形 在成形制品时, 必须经常保持窑内和玻璃操作黏度相适应的 温度。 池窑: 配合料从加料口入, 进入熔化带, 即在熔融的表面进行熔化, 并沿窑长方向向最高温度澄清带运动,在达到澄清带之前,熔化 应该已经完成。进入高温区域,玻璃熔体即进行澄清和均化,已 澄清和均化的玻璃液继续流向前面的冷却带,温度逐渐降低,玻 璃也逐渐冷却,接着流向成型部,使玻璃冷却到符合成型所需要 的黏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成型。 7 什么是交代反应、鼠洞?266 答:交代反应是指熔融玻璃、粉料和挥发物与耐火材料接触

  1 玻璃体内缺陷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不同种类的缺陷,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当玻璃出现某种 缺陷后, 往往需要通过若干种方法共同研究, 才能正确加以解释。 2 气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消除一次气泡所采取的措施有哪 些?273 274 答:一次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 ) (2 ) (3 ) (4 ) (5 ) 采取措施: 解决办法主要是适当升高澄清温度和适当调节澄清剂的用 量,根据澄清过程消除气泡的两种方法(大气泡逸出、或小气泡 被溶解吸收)来说,升高温度可使大气泡逸出。要使小气泡溶吸 收,则应降低温度,以增加玻璃溶解气泡的能力,此外,降低窑 内气体的压力。 降低玻璃液和气体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可促使气体 逸出,在操作上,严格遵守正确的熔化制度是防止一次气泡产生 的重要措施。 3 外界空气气泡所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4 产生耐火材料气泡、金属铁才产生气泡的原因,以及采取 的方法有哪些?275 276 答:耐火气泡产生原因:耐火材料自身有一定的气孔率,气 孔内常有气体。当耐火材料接触玻璃液时,由于孔内的毛细管作 用将玻璃液吸入,气孔中的气泡被排到玻璃液中,值得重视的是 空隙容积放出气泡的气体量是相当可观的。 耐火材料中含铁的化合物, 对于玻璃液内残余的盐类分解起 到催化作用,也将引起气泡。在还原焰中烧结的耐火材料,其表 面和气孔内存在着碳素,这些碳素的燃烧也能引起火焰。 耐火材料受到侵蚀后, 使得玻璃中的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含量 增加,促使碳酸钠分解,同时对玻璃液中比较不稳定的含二氧化 碳及二氧化硫的化合物产生排挤作用, 从而引起排气, 形成气泡。 采取的方法:为了防止这些气泡产生,必须提高耐火材料的 质量,接近成型部应选择不易与玻璃液反应产生气泡的筑炉材 料,以利于提高玻璃液的质量。在操作中也应尽量稳定熔窑的作 业。入稳定制度要稳定,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加剧侵蚀耐火材 料;玻璃液面温度对减少耐火材料的侵蚀有着重要意义。 金属铁产生气泡的原因:在玻璃熔窑操作中,不可避免的使 用铁件,如炉的构件和工具等,有时因为操作不慎或其他原因, 铁件掉入玻璃液中,或是与配合料(特别是玻璃)一起带入的, 这些铁逐渐溶解使玻璃液着色, 而铁内含有的碳和玻璃液中残余 气体相互作用排出气体,形成气泡。

  采取措施:为了防止这种气泡的产生,除注意配合料外(特 别是碎玻璃中)不含铁质以外。成型工具的质量,特别是浸入玻 璃液内的部件质量要好,操作要谨慎。 5 气泡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哪些?276 答:一般根据玻璃气泡的外形尺寸、性质、分布、分布情况 以及气泡产生的部位和时间来判断气泡产生的原因。 6 结石有哪几类分类方法?以及各种结石的特点有哪些? 275 280 答:配合料结合,结石中的石英颗粒通常呈白色克里来了且 呈圆形,由于玻璃熔体的作用,在石英颗粒的周围有一层汗二氧 化硅较高的无色圈, 有时颗粒已经消失完全, 只剩下这种玻璃圈, 当颗粒还存在时,由于温度的作用,石英颗粒的周围还会产生它 的变体-羽状、骨架状或树枝状磷石英的聚合体。 耐火材料结石:窑碹和胸墙长时间出在高温下,同时受到碱 气体和碱飞料以及其它挥发物的作用,在耐火材料形成一层釉 层,由于它的流动度和表面张力的作用,逐渐形成液滴,在重力 作用下慢地往下流, 这种结石即为窑碹结石, 这种结石呈泪滴状。 析晶结石 : 析晶结石的尺寸长在百分之一毫米到几毫米之 间,形状和色泽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为其 特征,析晶结石有单独分布的,但大多数是聚集成脉状、斑点 、球体、条带等。 硫酸盐夹杂物:在玻璃成型时,这种硫酸盐浮渣还是液态,

  冷却后熔融的硫酸盐硬化而形成结晶的小滴析出,通常也称为 “盐泡” ,它具有典型的裂纹结构。 黑色夹杂物“黑斑子”与污染物:这种“黑色结石”大多是 深绿色的氧化铬晶体。 7 采取何种措施可以防止析晶结石的产生?析晶结石产生 后,解决的方法有哪些?280 281 答:为了防止析晶产生,首先要设计合理的玻璃化学组成, 使玻璃熔体尽可能的减少析晶倾向, 并保证在冷却和成型的条件 下对析晶有足够的稳定性。 玻璃液的析晶倾向可以有它们的晶核 形成速率和晶体长大的曲线来表示。 根据两者曲线在相应温度范 围内的相关关系即可找到析晶倾向的最大的温度范围, 为了不让 玻璃在此温度范围内析晶,常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避免玻璃液 在此温度范围内停留过长时间,防止晶体产生。 产生后解决的措施:升高玻璃液的温度,消除或定期处理玻 璃液滞集的部分,改善炉内的均化,均有利于防止玻璃析晶结石 的产生。 8 产生条纹和节瘤有哪些途径?285 287 答:①熔制不均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②耐火材料被侵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③窑碹玻璃滴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④结石熔化引起的条纹和节瘤 9 条纹和节瘤的检验方法有哪?288 2

  答:①侵蚀法 ②直线观察法 ③激光干涉法 ④绕射法 ⑤离子浮尘法 第十四章 玻璃的成形

  1 简述玻璃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作用?291 答: 在生产过程中玻璃在管制品的成型过程分为成形和定形 两个阶段。 玻璃的成形和定形是连续进行的, 定形是成形的延续, 但定形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2η -T、 η -t、 T-t 曲线各自表达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298 291 答:函数 T=f(t)值可以绘制成玻璃的温度-时间曲线,即 玻璃的冷却曲线,该曲线同黏度温度曲线一起,可进一步计算 lgη =f(t)的值,绘制成玻璃的黏度-时间曲线,即玻璃的硬化 曲线,根据玻璃在成形过程中的温度 -时间曲线或黏度 -时间曲 线,结合实际参数,就可以规定出相应的成形制度。 3 试述成型制度与黏度-温度曲线 答:规定玻璃液的成形温度范围,即工作黏度范围,是以玻 璃液应具有完整成形的流动性,在外力作用下易于成形,具有一 定的硬化速度与不产生析晶下晶相缺陷来来考虑。如前所述,选 择在玻璃的黏度-温度曲线的弯曲处。 “长性”玻璃的黏温度梯度较“短性”玻璃的小,硬化速度

  较慢,因此其成形的的工作黏度范围大,形成过程连续时间长。 在成形中如果成形机的结构不可改变, 而玻璃制品成形各阶段的 连续时间不能调节,为了适应成形操作的特点与机速的要求,就 需要改变玻璃的长短性,即改变玻璃的组成使之适应。 4 玻璃的成型方法都有那些?300 答:主要有压制法、吹制法、拉制法、压延法、浇铸法与烧 结法等。 5 简述浮法玻璃的成型机理? 答:浮法玻璃的生产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完成 的。 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槽面上 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 辊台上的棍子转动,把玻璃拉制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截 切,就得到了平板玻璃产品。 第十五章 玻璃的退火和钢化

  1 玻璃中各种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特点。316 318 答:玻璃的热应力是由于温度差产生的, 分为暂时应力和 永久应力,暂时应力,随着温度的梯度的存在而存在,随着温度 的消失而消失;永久应力在玻璃在常温下内、外温度均衡后,即 温度梯度消失后,在玻璃中仍然存在着应力。 2 分析玻璃从应变点开始降温至常温过程中暂时应力和永久 应力的合并过程。316 317 答:玻璃在冷却过程中,处于低温的外层具有较大的收缩,

  这种收缩受到较高温度,收缩较小的内层的阻碍,不能收缩到它 的正常值而处于拉伸状态,产生了张应力,而内层则由于外层收 缩较大而处于压缩状态,产生了压应力。这时在玻璃板厚度方向 的应力变化, 是从最外层的最大张应力值连续的变化到最内层的 最大压力值。在由张应力变化到压应力的过程中,其间存在着某 一层的张应力与压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玻璃冷却到外层表面温度接近外界温度时, 外层体积几乎不 能收缩。但此时玻璃内层温度仍然很高,将继续升温,体积继续 收缩,这样这外层受到内层的压缩,产生压应力。而内层的收缩 则受到外层的拉伸,产生张应力。其应力值随内部问温度的降低 而增加,直到温差消失为止。这时内、外层产生应力方向,刚好 同冷却过程中北路所产生的应力方向相反时且大小相同, 相互可 以逐渐抵消,所以在玻璃冷却到内、外层温度一致时,玻璃不存 在任何热应力,同时,一块没有应力的玻璃在加热到应变点一下 某一温度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暂时应力。应力的产生和消失 过程和冷却过程中应力的产生和消失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即外 层为压应力,内层为张应力。 3 分析暂时应力和永久应力产生的原因的异同。316 318 答: 暂时应力是由于温度低于应变点而处于弹性变形温度范 围的玻璃,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即使加热或冷却的速度不大, 玻璃的内层和外层也会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 从而产生一定的热 应力,这种应力就是暂时应力。

  玻璃内永久应力的产生是在应变温度范围内应力松弛的结 果。 4 简要叙述玻璃的退火工艺和共阶段的特点。325 326 答: (1)加热阶段:玻璃制品进入退火炉时,都必须把制品 加热到退火温度,在加热过程中玻璃表面产生压力,内应力产生 张应力。此时加热升温速度可以相应的快些。但考虑到玻璃制品 厚度的均匀性、制品的大小、形状、及退火窑中温度分布的均匀 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加热升温速度。 (2)保温阶段:将制品在退火温度下进行保温,使制品各 部分温度均与,并消除玻璃中固有的内应力,在此阶段中要确定 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 退火温度可以根据玻璃的化学组成计算出 最高退火温度。生产中常用的退火温度较最高退火温度低 20~ 30℃,作为退火温度。 (3)慢冷阶段:经保温玻璃中原有的应力消除后,为防止 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新的应力, 必须严格控制玻璃在退火温度范围 内的冷却速度。在此阶段要缓慢冷却,防止在高温阶段产生过大 的温差,再形成永久应力。 6 制定退火曲线)退火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2)不同制品在同一退火炉的退火问题 (3)制品固有应力的影响 (4)制品厚度和形状的影响

  (5)分相对制品的影响 7 物理钢化和化学钢化有何异同?329 344 答:物理钢化:玻璃的物理钢化是把玻璃加热制低于软化温 度后进行均匀的快速冷却而得。玻璃外部因迅速而固化,而内部 冷却较慢,当内部继续收缩时使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而内部为 张应力。 化学钢化: 化学钢化是通过玻璃表面的人组成来提高玻璃的 强度,目前所有的方法是主要有表面脱碱、涂覆热膨胀系数小的 玻璃、碱金属交换法。一般所称的化学钢化是指离子交换的增强 处理改革, 碱金属离子交换法有低温离子交换法和高温离子交换 法两种方法。 8 玻璃化学钢化有哪几种方法,影响各种方法的因素有哪 些?334 335 答: 有高温离子交换法, 影响因素有熔盐材料、 辅助添加剂、 盐浴池熔盐温度、交换时间、设计炉温。 高温离子交换法,影响因素有玻璃成分、熔盐成分、处理温 度、处理时间。 第十六章 玻璃的加工

  1 玻璃研磨抛光的机理是什么?340 341 答:玻璃的研磨机理:玻璃的研磨过程,首先是磨盘和玻璃 做相对运动, 自由磨料在磨盘负载下对玻璃表面进行划痕与剥离 的机械作用,同时在玻璃表面产生微裂纹,磨料所用的水既起着

  冷却作用同时又与玻璃的新生表面产生水解作用,生成硅胶,有 利于剥离,具有一定的化学作用,如此重复进行,玻璃表面就形 成了一层凹陷的毛面,并带有一定深度的裂纹层。 抛光的机理:玻璃抛光时,除将研磨后表面的凹陷层全部除 去以外,还需将凹陷层下面的裂纹层也抛光除去。这个厚度虽比 研磨时磨除的厚度小得多(仅为研磨厚度的 1/20~1/40) ,但抛 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却比研磨过程多的多 (为研磨时间的 2 倍或 更多)即抛光效率低得多。 2 影响研磨抛光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41 343 答:影响研磨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 (1 ) (2 ) (3 ) (4 ) (5 ) 磨料性质与粒度 磨料悬浮液的浓度和给料量 磨盘转速和压力 磨盘材料 玻璃的化学组成

  影响玻璃的抛光过程的主要因素: (1 ) (2 ) (3 ) 抛光材料的性质、浓度和给料量 抛光盘的转速和压力 周围环境温度和玻璃表面温度

  3 叙述浴法抛光的原理。344 答:浴法抛光是指工件和抛光盘都浸在抛光液中,抛光液的 深度以设备静止时淹没工件 10~15mm 为宜。搅拌器是使抛光液

  处于悬浮状态,不产生沉淀。抛光玻璃时一般使用氧化铁、氧化 铝为抛光材料。 4 叙述玻璃表面激光刻花的原理。156 答:玻璃表面刻花是将激光器通过透镜聚焦到玻璃表面,玻 璃吸收光能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使玻璃表面加热、熔化、汽 化,在剧烈的汽化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蒸汽压力,此压力排挤和 压缩熔融玻璃, 造成了溅射现象。 此时溅射速度很快, 达到 340m/s, 形成很大的反冲,在玻璃表面造成定形冲击波,在冲击波的作用 下,使表面产生微裂纹并剥落;另外由于激光的局部加热,微区 温度很高,而附近区域仍处于室温,这种温度不均所引起的表面 热膨胀不一致,产生很大的应力,也引起玻璃表面裂纹和剥落, 也引起玻璃表面裂纹和剥落,达到表面刻花的目的。 5 叙述高压射流钻孔的机理和特点。354 答:基本原理:水通过高压泵、水利分配器、增压器达到 750 ~ 1000Mpa 压力,经喷嘴射出超声速的水流,速度可达到 500~1500m/s,从而可以对玻璃进行切割和钻孔,在喷嘴也可加 入微裂磨料,在喷出流体的过程中,磨料颗粒由于混合室中所造 成的负压作用,被吸入快速流中,与液流混合后喷出,切割玻璃 边缘的效果(倒角) ,取决于磨料颗粒的大小,也取决于切割速 度; 磨料颗粒越细, 倒角越大。 一般厚 3﹒8mm 的玻璃。 用 1000Mpa 射流切割时,切割速度为 46mm/s。射流切割时无尘无味。 特点:加工时无侧压力,切割时玻璃不变形,不会产生残余

  应力;可将玻璃切割成任意形状或在玻璃上钻任何形状的孔;切 割缝隙宽度极小,切口整齐,无毛边,加工余量小,玻璃损耗在 同样加工方法较小;加工温度低,切割温度只有 60~90℃,对 玻璃制品不会产生热应力和破坏;加工时无粉尘,与传统的加工 方法相比,碎屑可减少 93%~95%;可计算控制,可全部实现自 动化。 6 叙述玻璃热弯的方法及采用的设备。360 361 答:方法: (1) (2) (3) 设备: (1) (2) 间歇式热弯炉 半连续式热弯炉 重力沉降法 模压式压弯法 挠性弯曲法

  7 对封接玻璃有哪些性能要求?363 答: (1)玻璃的热抗震性 (2)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3)玻璃的电绝缘性能 (4)玻璃的抗水性 (5)玻璃的软化温度 8 与玻璃形成气密封接的金属需要满足哪些要求?365 答:金属的熔点必须高于玻璃的加工温度;每种金属当成分

  一定时,必须有恒定精确的热膨胀系数;对于匹配封接来说,必 须使金属与玻璃的热膨胀曲线在同一温度范围内一致, 对于玻璃 封接的温度范围内,金属不应产生任何同素异形的转化,因为伴 随着这种转化,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会显著的改变;在与玻璃封接 时,金属表面首先经过氧化,此氧化层必须牢牢的粘附在金属表 面,金属必须有一定的延展性,以便于加工;有些金属或合金在 与玻璃封接前,需烧氢除气的处理;金属和合金事先需经清理处 理,否则会引起封接处慢性渗漏、漏气或爆裂,倘若封接时需要 通过大电流。则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否则由于过大 电流通过造成升温会使应力大大增大。 9 玻璃与金属封接的金属有哪几种形式?365 答: (1)匹配封接 (2)非匹配封接 (3)料封接 (4 机械封接

相关推荐: